《资治通鉴》第六十九卷 魏纪一曹魏·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原文】孙盛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故虽三委之末,七雄之敝,犹示有废衰斩于旬朔之间,释麻杖于反哭之日者也。逮于汉文,变易古制,人道之纪 ,一旦而废,固已道薄于当年,风颓于百代矣。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居贻厥之始而堕王化之基,及至受禅,显纳二女,是以知王龄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译文】孙盛曰: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丧三年,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都应如此。所以尺管夏、商、周三代的末期已经衰落,以及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全国混乱,也没有人在十天半月之内就脱去孝服,在必须回庙堂哭祭已故父母的日子里扔掉丧杖。到汉文帝时,更改了古代的制度,为人之道的纲纪,一下子就被废除了,所以道德大不如前,风气也比古代几坏得多了。魏王曹丕又仿汉代的制度,接受汉代的礼仪,在人生最应哀痛的时候,却摆宴席,演歌舞,身处创业之始,便毁坏了君王的基础。在接受汉朝皇帝禅让的时候,又公开纳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为妃,由此可知,曹丕很难长寿,曹氏政权一定是个短命王朝。【解析】上面材料是一个叫孙盛的人评价曹魏政权的,至于其人是谁,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说的话很有意思。无独有偶,一样点评曹魏政权不长命的还有一个叫辛宪英的女子,也有类似的点评。在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胜出后,曹丕非常高兴的的抱着辛毗说:“老辛,你可知道我有多开心。”如此可看出,曹丕和辛毗关系不错,而且曹丕那段时间和曹植争夺世子的确搞得他无比焦躁。所以在大势已定后,曹丕才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辛毗将此事告诉女儿辛宪英。辛宪英认为,太子这个位置不是给你吃喝玩乐、予取予求的,而是要你承担天下大任的。这东西是天下、是无数百姓黎明生死,但凡一个稍微有责任心的人想着自己肩上担着这么重的责任,肯定是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压力极大。可曹丕你倒好,开心的很,显然他是只看到了这个位置带来的好处,却看不到责任。于是辛宪英就说魏国不会昌盛。任何组织从兴旺到衰亡,其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缓慢的过程,就如同巨轮掉头转向,需要先减速,再转弯,再加速。古代王朝包括现代组织也是如此。创业第一代建立王朝,加速度很大,属于在上升期。传了几代后,虽然王朝的发展不断创新高,但加速度却在变慢,渐渐到了巅峰。这个时候,会有一两位君主维持王朝在巅峰状态,但王朝向下跌落的加速度开始不断积累,于是王朝进入衰亡期,整个局面开始越发混乱,但这个过程也有可能持续几代,最后就是在某一个末代君主手上彻底灭亡。但这个东西太过宏大叙事,如果不能细化,往往就有看完之后很牛逼,最后发现对于现实没有任何立足点,也就是常说的,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一事无成。所以基于这个点再去看孙盛,以及辛宪英的那番话,你会发现,他们两说曹丕其实都是在说三个东西。第一,权力的敬畏。辛宪英评价曹丕身上看到曹魏政权不长命,很大程度就是看到曹丕对权力的敬畏之心不足。权力在手是干什么的?并不是你作威作福的,而是上天、组织、人民赋予的责任。是借你的手来造福天下万民,更是借你的手来达成一些历史重任。所以,你明白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权力并不是你所有的,也不是你能占有的,只不过现在只是选择了你而已。当你明白这个之后,你才会诚惶诚恐,深刻感觉到自我的渺小与不足。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刚从军校毕业,就被任命为百万大军统帅,现在要开赴前线了,你什么心情?如果你是意气风发、觉得建功立业就在今朝,我不会说你豪情万丈,我只会说你不是个东西!因为你看到的是挥斥方遒、指挥百万军队,压根就把那百万条人命当做数字,你说你算什么?第二,全体的共识。这里的共识是指孝道。儒家认为,孝道是一个人的基本,如果没有孝,那么这个人就是禽兽。而能够做到孝的人,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鼓励孝或以孝治天下,其实就是在推行教化提高人的道德水准,以个人自治替代朝廷公治,进而降低治理成本。而作为皇帝或者说最高权力象征,必须以身作则。曹丕在曹操去世后,没多久就搞娱乐活动,显然就不符合孝的标准,如此天下人怎么看他?就这货能做皇帝?放在现代,共识这个东西其实颇为抽象,说复杂点就是社会价值观,说简单点就是你手下这些兄弟们所想所要。简单来说,大家认你做这个领导的基础共识就是你能够带领大家创建更美好的生活。这既是共识,也是你的权力基础,你要做不到,你这权力就悬了,你要对着干,那你这权力就到头了。第三,政策的延续。曹丕作为曹魏的第一代皇帝,也算是创业者。创业者最难的地方并不是从打下一片基业,而是建立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能够让后世按着这个体系相对平稳的运行下去。就好比说,你赚钱,你能赚到钱不算本事,你要能把生意做稳定成为一个系统,能够持续给你赚钱,你才牛逼,这意味着,你不在,你可以把这个系统交给别人,别人也能够差不多做好。曹丕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曹丕作为曹魏第一代帝王,从他对孝道这事的表现来看,他就没做好。这也导致后面曹叡用影响极其恶劣的方法逼死郭太后,为曹魏以孝治天下抹上极其不光彩的一面。其二,曹丕需要建立完善曹魏的一些列政治军事制度,而这些制度从建立、执行、推广、稳定、优化少说要十几年时间的沉淀。但从孙盛对曹丕命不长的判断来看。曹丕短命就意味着这些制度极有可能没有办法推行下去,这就是政策延续的问题。你要记住,一个组织政策的好坏需要时间来验证,但一个组织政策变来变去没有延续性一定会出问题。你看对岸大漂亮国的政策,两党交替之下,难有政策延续,而咱们就比他们好太多了。而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如果没有较长的在位时间,这个王朝基本上要短命。【闲扯】其实无论是孙盛还是辛宪英也罢,你说他们准,那是因为咱们是在最后结果来看。但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就未必了。还有很多类似的预言、预测,往往是时候应验了才会拿出来说,否则压根就不提。当然,这个是题外话。以上面内容说一说职场的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好公司?绝大多数人回答这个问题更多是从自己作为一个员工的角度来分析。而分析的切入点也更多是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这个没问题。但如果以公司本身角度看来呢?公司内的每一个员工其实都是公司的依附,公司长且好,然后才是讨论利益分配的问题,如果公司本身质地差,钱赚不到、系统性问题多有什么用?衡量一个公司到底好不好、能不能长久,除了业务能不能赚钱之外,窃以为其内部的管理体系就是关键。比如管理层的素质,这个什么专业能力、个人素质不说,就看他们对员工的态度就足以说明。又比如公司上下能不能劲往一处使,很大程度是一种企业文化,但并不是单纯的管理层自嗨或给员工洗脑的那种,而是自上而下都自发的认同,比如华为、胖东来等等。有共识,才能够形成合力。而你看一个公司上下有没有共识,很简单,看上面说要做一件事,下面是怎么评价的就行了,多看几次你就明白了。还比如经营方针,也就是上面提的政策的延续性,领导班子有没有相对长的企业经营方向,而不是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有些企业属于什么赚钱搞什么的,虽然财务状况不错,但实际上这种企业是没有战略纵深,一旦出现问题,立马是问题频出。不光是企业,人也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